韩林涛老师:译者编程知识30天×300字写作计划 | Day 9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的翻译技术工具层出不穷,生态链越做越长越做越细,但我们偌大的国家,能坚持下来的翻译技术工具屈指可数,难以形成大气候?

如果让我来列举的话,北方知名翻译技术辅助工具开发商有语智云帆中译语通,南方有一者科技优译,还要独立开发者曹首光

其他还有许多机器翻译公司,大多是北大清华中科院的机器翻译背景技术人才在做,他们大多并不直接做翻译,以翻译自动化为目标。

但很多国人都忽视了辅助翻译工具的价值,既不愿意花钱采购,也不愿意投资研发。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我猜是我们的翻译人才培养一直没有把真正的技术素养融入进去,以至于在企业语言服务部门工作的人做到管理层决策层后也并没有很强的技术意识和产品意识,对翻译流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而高校里这几年也就北大在产业化这边做了不少工作,最早的港中文虽说比北大还早,但一年的硕士能学到多深呢?

我有时候不愿意参与一些学术上的翻译技术研讨也是觉得大家的视野没有放在企业的翻译技术解决方案上,也没有放在学生的核心技术素养的训练上。

我们很多人总是觉得有了机器翻译有了人工智能有了译后编辑以后翻译的问题就越来越简单了。那只是我们把企业级的语言服务需求看简单了,整个语言服务链条上能够使用到技术的地方太多,我们的研究却不够深入。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产业更替换代的关键期,机器翻译吸引了太多关注,人工翻译被无理贬低,我们既不去关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什么技术,也不关心企业级语言服务需求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充分满足,这对于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升级并没有什么好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高校大面积参与翻译技术沙龙后这个沙龙还在继续办吗?

一个健康的生态圈既需要有人提供营养也需要有人吸收营养。

作者:韩林涛,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译者编程入门指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