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中国语言景观的创造性和排斥性

图1

国际社会一直在热议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然而为强化地方防控措施,中国所采用的具体言论和符号也有待进一步商榷

作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通过微博,我看到新冠疫情的相关言论,十分令人担忧。本文选取作者留意到的几则地方疫情防控相关标语,进行进一步探讨。我认为,基层出现的新冠疫情语言景观,凸显出语言的创造性,但也流露出排斥性的意识形态。

路障,恐慌

中国农村地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语言景观,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根据标志的摆放位置,从周围的环境中选取语言和符号学素材。图1是摆在路中间的一个路障,告示上写道:

亲情告示 各位父老乡亲,疫情依然严重,防控期间严禁出门,严守规矩,我们这没有雷神山,没有火神山,没有钟南山,只有抬上山!大家尽量别出去,别出去,别出去!别让大家的努力前功尽弃!!!

这是村委会早期的防疫告示。告示中的双关语是“山”(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抬上山),这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也增强了言语的力量。

背景知识:雷神山和火神山是武汉为治疗新冠疫情而建的临时医院。疫情爆发初期,两周内就建成了这些医院。钟南山是信誉良好的传染病学专家。2008年SARS病毒爆发时,他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贡献突出,赢得多方赞誉。

农村地区显然没有这样的资源。

农村地区缺乏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抬上山”这个表述是玩笑也是对村民的警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因此丧命。抬上山指的是将死人抬到山上的墓地。更重要的是,这种告示不仅在语言上要求人们居家,也是放在路中间的告示,背靠黑板和竹竿,防止村民在乡村之间流动。

同时,这个标志不仅起到警示和保护的作用,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极度担忧疫情的严重性,从而对感染病例采取极端的隔离手段。

红色条幅,诽谤性话语

也有一些标语,直指海外华裔,将他们当成传播病毒的“罪魁祸首”。这些标语夹在所有的标语中间,针对那些回到中国但却不遵守隔离政策的人。然而网络上言论不断发酵,这个争论很快就升级为仇恨言论,瞄准了所有的回国人员。

图2是此类言论中一个极端的例子。图片中的红色条幅赫然写着“带病回村,不肖子孙”。这种侮辱性语言不仅押韵(村和孙),也制造出一种不孝的感觉。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文化核心和道德准则,也是宗族社会体系和亲子关系指导下的强力社会规范。这个标语旨在反对游客的流动。

图2

红色条幅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城市和农村都随处可见,不过在当代中国社会,红色条幅的政治含义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这种让人心碎的言论将回乡人士定位为潜在感染者和不肖子孙,旗帜鲜明地表明反对海外人士返乡,也反对跨省流动。这也让游客大为受挫,害怕成为众矢之的,因为隔离期可能是无症状,但也可能感染病毒,传染给他人。

另一个广泛传播的言论是“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这也是谴责海外返华人士传播病毒的言论,可实际上,只有少部分人没有遵守相关防控措施。

安装栅栏,象征性的威慑

2022年3月上海开始实行封控政策,这些排斥性的意识形态继续发酵。如图3所示,居民楼前安装了栅栏。这种“硬隔离”政策是街道或小区委员会根据各区政策,采取的措施,用来隔离“封控区”(阳性人员居住区)或“阳区”。不过这些栅栏并非由坚硬的材料所制,高度和坚硬度也不足以抵挡真正想要破坏规则的人,而更像是一种对居民和访客的象征性威慑。

图3

在“管控区”(封控区的其他社区或城镇)和“防范区”(封控区和管控区以外的地区),能够看到其他形式的栅栏。如图4所示,道路栅栏上写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字样。这表明施工场地的用语借用到新的语境下——疫情防控。

图4

跟绿色的栅栏不同,这种栅栏没有固定在地面上,而是可以移动的,这样人们可以流动。在某种意义上,使用这种材料,意味着人们还可以流动,也预示着封控的严格程度。在这种物理环境(居民楼前)中使用这类语言不仅剥夺了语言原本的含义,也有一种讽刺意味,因为广义上来看“文明”和严苛的疫情防控措施是相互矛盾的。值得一提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上海封控已解除(6月1日),很快这些栅栏也移走了。

总之,我探讨了几个基层政府使用的新冠防控标语,这些标语都是从地方环境中选取了语言和符号素材。这些路障、红色条幅以及楼前栅栏显示了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如双关、修辞等,也传达了言语信息。同时,这些标语也形成了新冠疫情之下的语言景观,见证了长期新冠攻坚战下形成的恐慌、诽谤和排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