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正在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聊天,TA说不想学计算机了,每天都是在与代码打交道,而且接下来的几年还要学很多的编程语言,还要学数学,还要学算法,TA觉得这样过着太累了,自己并没有兴趣。想考虑学翻译,又不想纯做翻译。
我和TA聊了很多,其中一点是这样的:
我们在很年轻的时候会学一些很难的内容,越学越没有动力,很容易放弃。但过了几年之后再回头看,会觉得那个经历很有意思,有些之前学过的知识已经内化成自己的肌肉记忆,虽然很久没有用过,但是一提起来就能想到。
有些知识我们在学起来之所以难,就是因为有些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坎,我们迈不过去。
比如“变量”这个概念。我记得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很疑惑,比如:
word = 'chinese'
word = 'english'
print(word)
我就很疑惑为什么print函数打印出来的结果是english,而不是chineseenglish?
变量不是容器吗?先放进去的东西和后放进去的东西不应该同时在里面吗?
至于后面是怎么把这个坎儿迈过去的,我也不知道,也许就是把这个事情放下了,过一阵子再想起来就不去想那么多,先把结果记住再说。
后来再也没有被这样的问题给难住过,到了要教学生的时候才又重新想起来,仔细去查了变量这个概念背后的原理,才一下子明白了究竟背后发生了什么。
我给TA讲这个例子,实际上是鼓励TA能够坚持把现在认为难的事情学下去,如果有些事情真的搞不明白就记住,也许过一阵子就会恍然大悟,但这个等待的过程并不影响着你去学更多的内容。
大家现在在20来岁的时候学编程,实际上也是在一个非常年轻非常美好的时代学习,在入门阶段真的没有什么难的知识点,并不是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才能够学会,傻傻地去学就可以了。
作者:韩林涛,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译者编程入门指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