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涛老师:译者编程知识30天×300字写作计划 | Day 19

编程语言和学自然语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与新词汇打交道的方法。我经常会回想自己学法语学日语学西班牙语的经历,虽然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下去,但回想起来总是能想到一些深深引入脑海的词汇。

比如在学法语的时候学Je suis,我就非要去想“je”为什么是我,suis为什么是“是”,但有一天老师给我讲,Je suis就是I am的意思,我就一下子觉得自己搞清楚了,但现在想想,我真搞明白之前自己问的问题了吗?Je为什么是我?结果一查词源,发现Je源自ego,也就是自我。我觉得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但又发现自己搞不清楚汉语里的“我”是怎么来的,同样是去查词源,发现“我”竟然是对称的,是两个“戈”组成的,而且不是白话文运动后才有的,最早在甲骨文里就有这个字了,但因为这个字本意是一种兵器,用来杀人,所以人们并没有用它来称自己,但在古文中还是有人会用它来称自己,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说这些感觉扯远了,但并没有,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建立联系的过程,我们把不知道的知识点和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即便有时候依然做不到刨根问底,但关联到自己已知的知识后我们也会一下子平添一些自信。

学编程的过程就是要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和自己已经懂的东西关联到一起,越是不懂越要想办法去关联,一点点将碎片拼接到自己的脑图上,尤其是过一段时间再去回顾自己之前学过的不懂的知识点,就会一下子开悟。

为此,我继续倡议读者们好好利用读者群,与人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聊的越多你的知识关联就越密切,有些不懂的知识点你可能依然不懂半懂,但至少印象更加深刻了!

作者:韩林涛,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译者编程入门指南》作者